一人一竹 暢行水上
2025-02-09 13:00
波光粼粼的河流上,貴州遵義獨竹漂運動員徐濤手執劃杆,腳踏獨竹,一眨眼功夫,便劃出10多米遠,死后泛起層層漣漪。對於通俗人來說,想正在一根楠竹上坐穩都不容易,更別提正在水面劃行。徐濤的展现,常常引得觀眾又驚訝又。徐濤畢業於遵義市體育運動學校,剛進校時从練跆拳道,后來學校組建獨竹漂隊,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這位個頭不高、身段較瘦的苗族小伙从動報名,“我正在河邊長大,熟悉水性,均衡性也好,小時候就見過家中長輩熟練地坐正在竹子上沿河漂流。”獨竹漂,又稱獨木漂、獨木舟。古時人們借帮河流運輸木材,為逃趕沖散的木材,逐漸練就這門技藝,后來發展為一種水通体例。隨著時代發展,獨竹漂成為一項兼具競技性與觀賞性的平易近間體育運動,並於1999年正在第六屆全國少數平易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初次表态,正在2011年第九屆全國少數平易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被正式列為競賽項目。“先正在岸邊練動做,再到水裡找感覺。”徐濤說,“沒幾天,手就破皮長泡。除了吃飯,白日根基是泡正在水裡練。”學校從報名者裡選出20多人,經過不懈勤奋,徐濤不僅成功留隊,沒多久還正在比賽中獲獎。傳統獨竹漂,竹子過長,晦气於推廣和比賽。现在,獨竹漂競賽利用標准化器材,腳杆由3節2。5米長的玻璃鋼圓管組成,劃杆由2節2。25米長的玻璃鋼圓管組成。這種器材不變形、便利拆解,但對運動員的靈活性、協調性和均衡性提出更高要求。“校隊每天要練4個小時,孩子們很辛苦。但必須堅持下水,才能漸漸构成肌肉記憶。但凡一天不練,就容易掉杆落水。”遵義市體育運動學校訓練科科長樊春飄說,運動員還要提前集訓備賽。對初學者來說,起首要控制均衡。“找均衡是最難的,既要有天禀,又要肯吃苦。”樊春飄介紹,有的運動員還會借帮均衡木、單杠等器材練習單腳坐立。坐的時間長了,腳就會得到知覺,落地時經常需要緩一會兒。跨過均衡關,還需降服體能關。除了水上練習,還要進器材房鍛煉四肢力量,到田徑場練跑步。通過提高爆發力和耐力,確保坐得穩、日前,第十二屆全國少數平易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正在海南舉辦,徐濤報名參加了60米、100米曲道競速兩個項目。與來自全國各地的高手過招,讓他大開眼界。從最后的兩個競賽項目到现在的8個項目,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參與獨竹漂競賽,參加全國比賽的隊伍最多時有十幾支。通過舉辦系列賽事,獨竹漂的保護、傳承和推廣愈發火熱。正在貴州,不少高校鼎力發展獨竹漂競賽項目。“遵義市體育運動學校、凱裡學院等,都正在加鼎力度培養獨竹漂人才。”樊春飄說,這些學校還派人參加了教練員培訓班,讓獨竹漂競賽愈加規范化、標准化、專業化,“良多運動員像徐濤一樣,畢業后通過組建協會推廣獨竹漂運動,讓這項傳統技藝發揚光大。”人平易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平易近網報社聘请聘请英才廣告服務合做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坐聲明網坐律師消息保護聯系我們人 平易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